市场经济与理论创新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市场是企业的根

——论汪海的实事求是思想

1987年,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这一年4月的一天,在春风拂面古香古色的中南海怀仁堂,汪海与冯根生、邹凤楼、马胜利等20位企业家,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发给他们的中国企业界的最高奖项——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

时光如梭。20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举目搜寻当年的20名获奖者,如今只剩下汪海一人仍然是一位优秀企业家,仍然奋战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在他的带领下,原来名不见经传的青岛橡胶九厂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著名企业——双星集团。

2000719日,时年59岁本该“退休”的汪海,被双星集团职工代表大会确定为“终身总裁”。这在全国企业界尤其是国有企业界,又是第一人!

今天,汪海已到68岁。但他依然在“执政”。他是中国心态最年轻、精力最旺盛、业绩最显赫的企业总裁!

无疑,汪海是改革开放之中获誉时间最长、坚持时间最久、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全国优秀企业家。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整个历程的见证者、“活化石”和集大成者。

汪海成功的因素有千千万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几十年探索和形成的“适应市场去改,围着市场去创,跟着市场去变,做市场企业家”的双星市场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企业实践。

一 适应市场去改

市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商品经形态中,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不管你认识与否、自觉与否,你必然处于一个个市场之中。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制约着市场经济形态当中的每一个人。当你对市场及其规律没有清醒的、系统的认识的时候,你只能处于这一市场的“必然王国”之中,被动地去适应市场,盲目地按照市场的要求去做。

1983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各地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已经日渐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初步形成。但由于“左”倾思想的干扰,在许多人心目中“资本主义=市场”仍然是一个铁定的规律,市场似乎仍然是资本主义的标签和专利,许多人依然被动地处于市场这一“必然王国”之中。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面临的一种必然的矛盾。当年的汪海和青岛橡胶九厂(双星集团的前身)也不例外。

汪海是1974年从青岛市第六橡胶厂来到这里的,那一年他33岁。开始时,汪海任政治部主任,1978年任党委副书记,19836月任党委书记,1985年任厂长兼书记。

作为一家国营重点胶鞋生产企业,青岛橡胶九厂一方面几十年来一直在国家计划经济的模式里运转,生产计划国家下达,原料国家统配,产品国家包销;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和市场体制的改革也波及他们。到1985年,商业部门已经开始拒绝收购他们的产品,200多万双“解放鞋”堆积如山地被“束缚”在仓库里,而生产线上还在按计划生产。

账面上只出不进,资金链条几乎断裂,职工们的工资都无从保证。汪海亲自到有关部门去跑贷款希望缓解燃眉之急,但对方不贷。气得汪海拍起了桌子:谁再到你这里贷款,谁就是你的孙子!

拍桌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孙子更是不行。没别的,只有靠自己了!就在堆积如山的鞋箱旁边,汪海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他说:“今天,企业的出路已被彻底切断。没人救我们,谁也救不了我们,我们只有自己救自己!”

他顺手举起一双鞋:“有了鸡,我们还怕没有蛋吗?”

就这样,为了吃饭,汪海冒着坐牢的风险,带着几个人背着鞋偷偷地溜出了厂门,到市场上去试销。他告诉大家:“有人就得穿鞋,关键在工作,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鞋一定都会卖出去的。”

从此,汪海走出了青岛,走出了山东,走向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他带领一班人一面卖鞋,一面进行市场调查;奔波一年,硬是把积压的200万双解放鞋销售一空。

由此,汪海成了带领国有企业“下海”的第一人!

由此,汪海悟出了一条真理:企业的命运不在天、不在地,而在市场。

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进行知识创造开发、各类模型设计、经营方案策划、产品制造经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显明的特征是它的市场性。企业是市场性组织,要对市场负责,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赢利能力的高低。

企业是鱼,市场是海。企业要生存,只有到市场中去。汪海说:“没有王屠夫,就得吃混毛猪了?别人不给饭吃,我们只有自己找饭吃!”

话粗理不粗,汪海朴素的话语却饱含着深刻的道理。

汪海说,市场是太阳,企业是向日葵。朵朵葵花向太阳,企业就是要围着市场转。

汪海说,市长是市民之长,不是市场之长。企业的事情最终只能通过市场来解决,而不是事事都去找市长。

汪海说,要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样坚持市场导向,要全员转向市场,人人参与竞争。

汪海说,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市场便没有今日的“双星”。

汪海总结出独具特色的市场意识、市场理念和市场态度“三原则”。市场意识即“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市场理念即“用户是上帝,市场夺金牌”,市场态度即“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

在总结“市场三原则”的基础上,汪海又论述了“市场经济三原则”:“市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市场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标准,市场是衡量企业的最好天平。”

适应市场去改,就是围绕“市场三原则”和“市场经济三原则”去改。这一“适应”,反映出当年汪海许多的无奈。汪海的这一思想过程,正好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必然与自由的辩证关系。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宏观世界的改造。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发扬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汪海的“适应市场去改”,正是他对市场认识的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探索的开始。

二  围着市场去创

如果说汪海当时的“下海”去适应市场是被逼上梁山,是被动的无意识、不自觉的无奈之举的话,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围着市场去创”则前进了一步。这说明汪海已经开始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市场、研究市场,主动按照市场的要求去探索、去创新。

这一被动与主动,有着天壤之别。

这一变化,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途径实现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实践的第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经过“围着市场去创”这一过程,经过认真仔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思考,汪海创造出一套完整的双星市场理论。

1.市场主线论

“市场是主线”,是企业的最高领导,是企业的太阳,要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样坚持市场导向。

2.“黑猫”标准论

在双星集团几乎所有的厂区、办公区、连锁店及度假村的门口,都有两尊动物塑像。不过,它不是传统中的狮子,也不是什么门神财神,它是一白一黑两只猫。漂亮的白猫只顾玩耍根本不抓耗子,而黑猫脚下却踩着一只耗子,气宇轩昂,神气十足。塑像基座还配有一副不很“规则”的对联。上联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下联是:不管说三道四,双星发展是硬道理。

这就是汪海对邓小平同志“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人才标准论断的最形象的贯彻。汪海不仅仅将它立在门口,更使它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心中。

“埋头务实抓耗子,抬头创新看方向。”凡是符合这一标准的人才,在双星一律受到重用,“谁也挡不住”。凡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不换脑袋就换人”。

汪海对邓小平同志“黑猫”标准的贯彻,犹如“鲶鱼效应”一样,在整个双星集团形成了强烈的“黑猫效应”,督促全体员工形成了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企业氛围,成为双星跨越式发展的精神保障。

3.敢闯创新论

汪海说,创,就是闯,就是敢为天下先。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但是,你创出来的一定是新生事物,是一定会有争议的,所以,你就必须要“敢”,要去闯。

4.质量“内核”论

汪海认为,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内核”,他认为,“产量是钱,质量是命,双星人要钱更要命”;“不管做什么产品,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公司一切事情都要给产品质量让路”。在他给企业制定的“以质量为中心不能变,以资金为重点不能忘,以降低成本为尺子不能丢,以提高效益为目的不能放”的“四项基本原则”中,质量被放在了第一位。汪海说,市场经济中,什么都可以变,唯独质量第一的要求不能变;价格的竞争是暂时的,质量的竞争是永恒的。汪海在企业内部实行质量否决制,他强调:“实行质量否决权,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由于双星的职工大多数来自农村,为了使质量意识深入到职工的心中,汪海特别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和佛教的角度将确保产品质量提到了人的品质和道德的高度,用最朴素的语言阐释他对质量的要求。他说:“干出好的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

汪海不仅仅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更注重产品售后的服务质量。汪海坚持“顾客第一”的企业服务宗旨,他说,“顾客永远是对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消费者,什么时候都要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汪海提出了200%的质量服务观。他说:“我们对产品的要求就是100%的质量,但事实上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用良好的服务质量去弥补。我们提出200%的服务,不是单纯去解决售后服务、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它关系着双星名牌企业的形象,关系着广大消费者对双星的信任,关系着双星名牌和集团本身的生死存亡。”

5.名牌核心论

21世纪是名牌的天下,是名牌竞争的市场。名牌是企业的形象和代表,更是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上,体现在强名牌与强名牌之间的竞争上。中国要在竞争中后来居上,就必须创自己的名牌。因此,汪海将创名牌战略作为自己市场理论的核心。

关于名牌的作用,汪海说:“名牌是市场经济中的原子弹,手里握着原子弹,心里会踏实得多。”

关于创名牌的节奏,汪海说:“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明天不创新,后天就可能被淘汰。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的年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年代。”

关于创名牌的方法,汪海说:“企业家应当发扬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的,以创造自己的名牌。”

关于名牌的终极目标,汪海说:“创国际名牌,当世界名厂,做双星名人。”

汪海的“名牌战略论”可以说是他的质量中心论的进一步延伸与深化。他把名牌思想提高到对产品质量的理性认识的高度,提高到战略的高度,甚至提高到政治的高度。汪海断言:“创名牌就是最大的政治,就是最大的爱国主义。”

6.市场政治论

汪海是军人出身,在企业任政治部主任、党委副书记、书记,做了多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深知政治对军队战斗力和企业生产力的影响。即使在完全市场化经营的条件下,他也没有放弃思想政治工作,而且顺时而变、顺势而变,不断加强。

汪海说,双星的成功首先是政治上的成功。现在的商战,无非是一场不流血、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市场便是战场。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发展与否是政治上是否成熟的表现。政治上的成熟是要用经济来说话的。

双星人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政治是创名牌。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双星这个名牌去进行,为双星名牌去拼、去创造、去付出、去奉献。创名牌是最好的“三爱”——爱国家,爱民族,爱企业;创出名牌,才能保证三个兴旺——国家兴旺,民族兴旺,企业兴旺;巩固名牌、发展名牌才能达到三个促进——促进国家富强,促进社会富强,促进个人致富。在双星,爱国主义教育以创名牌来具体化是极富成效的。这也是双星人的创造。

2001年,汪海自身的企业家价值及他所创立的双星市场理论价值被量化评估为39. 99亿元。汪海是中国企业第一人!

三 跟着市场去变

人的认识由感性认识质变到理性认识,只完成了认识任务的一半,只是解决了认识世界的问题。而人的目的是要改造世界,因此理性认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汪海的“跟着市场去变”,就是把他的市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它经过了千锤百炼;同样,也正是千锤百炼的实践活动,使他的双星市场理论更加丰富、正确与成熟。

汪海的双星市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体上经过了横向联合、国有民营、股份制三个大的阶段。

1.横向联合——“下海”、“出城”、“下乡”、“上山”及“西进”

1986623日,是双星(当时的青岛橡胶九厂)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们敲锣打鼓地将生产线上的最后一双黄胶鞋送到了厂展览馆。他们要集中精力创新研发新产品。

但是,他们并不是不生产黄胶鞋了,而是他们与乡镇企业搞起了横向联合,将黄胶鞋项目完全“下放”给了乡镇企业。他们出城、下乡、进山,在贫困地区建厂。之后,他们又进军轮胎业,与一些国有企业搞起了横向联合、强强联合,“给汽车做起了鞋子”。

汪海说:“在乡镇企业建分厂,把老产品逐步扩散出去。这样,总厂的能源、设备、人力、物力就可以集中起来上新产品。这样既可保住原有市场,又可开拓新的道路,给企业带来效益,也扶持了乡镇企业。”

19846月,汪海与黄岛橡胶厂建起了第一家联营企业。接着,他们用很短的时间,在山东10个县、1个市建了13家联营分厂。与此同时,他的脚步还走向了大西南和大西北,在西双版纳和乌鲁木齐也办起了联营厂。

之后,他们又在沂蒙山区建立了鲁中公司。关于“进山”的理由,汪海说:

一是从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看,制鞋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是规律,而最终由城市走向乡村、由沿海向内陆转移也是规律。

二是从国内行业与市场现状看,国有制鞋企业竞争能力降低、成本升高,普遍处在低谷。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工业向西转移只是个迟早问题。

三是从社会主义国有大型企业的义务、共产党人的责任心看,面对内陆相对贫困落后地区和8000万贫困人口,我们觉得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变国家“输血”援助国有企业,为国有企业为国家和社会“造血”,帮助它们提高自我完善能力。这是企业全局观念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的体现,也是公有制的体现。

四是从沂蒙山区情况来看,它也有其自身优势,比如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而且成本低廉等,只是受交通、通信、信息及工业基础等比较薄弱因素的制约。我们进山,采用优势互补、利益互惠的方式,可以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促进剂的作用。

五是从双星集团自身发展战略来看,也是“西部开发,东部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西部开发,东部发展”,就是说,我们要利用位于青岛市黄金地段的老厂区,大力发展高科技、房地产、旅游、商业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或第三产业,追求高效益、高附加值。然后将老厂区制鞋企业向相对落后的西部转移,借用内陆劳动力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鞋工业

20053月,汪海决策由双星兼并位于湖北襄樊的东风轮胎厂。东风轮胎厂1969年兴建,是国内大型轮胎企业“四大天王”之一,厂名“东风”二字,为毛泽东亲题。由于种种原因,2004年东风轮胎厂被迫停产,8亿元资产闲置,4000名职工下岗。

这时,汪海接受了湖北省委重组东风轮胎厂的邀请。汪海说:“东风与双星同属国企,联手不为别的,就是要把轮胎这个中国制造行业做大、做强,做成世界知名的轮胎品牌。”

一年后,东风轮胎开始扭亏;两年后,实现了赢利。

总之,无论“下海”、“出城”、“下乡”、“上山”还是“西进”,他们创造了一个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横向联合、强强联合的范例。每一个重大战略步骤,都是汪海的市场理论与市场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不仅体现了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同时也勾画了双星的一条发展轨迹。

2.从“农村承包责任制”到国有民营

早在青岛橡胶九厂改革之初,他们就将农村承包责任制引入了企业经营中,大力推广承包经营,取得了丰硕成果。

1993年,双星又全面实施国有民营的新机制,下属单位向集团租赁厂房、土地及其他设备并缴纳折旧费,‘占用集团的资金就缴纳利息,另外还要缴纳管理费和无形资产使用费。甚至对所有机关处室,双星也是“既断奶又断水”,人员全部进入市场,自办经营实体,工资奖金全靠自己解决,并向集团公司上缴利润。通过这种“国有民营”的改造,每一个下属企业和部门都成了一个利润中心。汪海说,双星集团就好比一个太阳系,集团内100多个企业都围绕着双星这块牌子转,同时它们又都在自转。

不仅仅是集团内部,2000年,所有的“双星连锁店”都开始引入民营机制。汪海以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思想为双星连锁店改制制定了三个有利于原则:一是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有利于经营者赢利;三是有利于双星的品牌发展。

2000年开始,双星集团西南经营总公司所属500多家连锁店,已有300多家顺利实现了民营,出售价从十几万元到百万元不等。云南、宁夏、沈阳三家营销公司也卖了出去。到2003年春天,双星经营第一线的公司、店铺,基本上全部由国有转为民营体制,几十家集团所属第三产业单位也相继完成改制。    

事实说明,一个“卖”字,彻底解决了困扰双星发展的一些难题。从“为集团卖鞋”到“为自己卖鞋”的转变,不仅大大降低了双星的市场风险,营销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使双星的营销能力大大增强。

汪海说:国有民营,从根本上解决了百年双星的发展问题。

3.股份制改革

改制难,改到深处是产权。汪海较早地引领双星进行改革,也更早地接触到产权这一坚硬的“内核”。汪海早就思考:“(国有企业)必须引进民营机制,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

早在1988年,当全国上下还在争论股份制时,双星已出台了在企业内部推行股份制改造的实施细则。汪海的观点是,改革以来所实行的放权让利、经济责任制、承包制等方式,虽然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但对企业的一些根本难题,诸如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大锅饭”,企业兴衰与职工个人责、权、利等,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股份制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人人参股,增加对每个职工、每个下属企业的压力,使企业的每个细胞都活起来。从1989年起,双星以下属联营厂和一些分厂作为试点,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些企业以设备、厂房在公司参股,在全国国有同行中率先进行了以多种所有制资产参股、以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改造,并首先在同行中打破了干部职工的身份界限,使他们在平等的起跑线上相互竞争,共同担起双星兴衰的重任。

其实,汪海的“国有民营”战略,就是为实行股份制构架注入了现实的、可操作的“细胞”。

1994年,双星集团的股份制全部完成,实现了多种机制并存。

四 做市场企业家

汪海给自己的定位是“市场企业家”。

不过,汪海的企业家概念与众不同。他认为中国的企业家有五种情况:第一种叫“机遇企业家”,机遇来了什么都来了。第二种叫“产品企业家”,这个企业的产品正好有市场,他又正好在当厂长,宏观环境促成了他。第三种叫“关系企业家”,靠关系,靠哥儿们弟兄,靠大把的财力、物力、精力,跑官场,换了个“企业家”的称号。第四种叫“贷款企业家”,大量负债,靠国家的钱支撑着企业的经营活动。第五种叫“市场企业家”,是在市场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有思想、有理论的企业家。只有市场企业家,才可能不论身处什么行业,不论遭遇了多么复杂的市场形势,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宏观政策,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汪海觉得,他自己就是在市场经济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拼搏出来的真正企业家——市场企业家。

汪海的“市场企业家”具有以下特征。

1.市场无国界,企业家不仅有国界,还有党性,有价值

汪海对自己有两个基本的评价:一个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另一个就是市场企业家。近年来,许多国外的大企业高薪聘请汪海去当总裁。但他坚持自己的根基在祖国。汪海到德国去,首先是要到特里尔瞻仰马克思故居。他告诉德国的商人说:“我首先是共产党员,然后才是一个商人。”他笃信马克思主义,他立誓要牢记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真经,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打造双星,为共产党打一辈子工,做一辈子鞋匠。

企业家也是有“身价”的。20001223日,北京无形资产开发研究中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双星品牌暨汪海总裁企业家价值评价结果报告》:“著名企业家、杰出企业家自身是具有价值的,其潜能是极其丰富的,不承认这一点不是唯物主义者。企业家自身价值评价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型的研究课题。经专家组的调查论证,双星集团公司的杰出领导者、总裁、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汪海先生的企业家自身价值为10.2亿元人民币。”

当然了,汪海的“市场企业家”概念也是完全开放和包容的。因为他知道,企业家不见得都在国有企业,也没必要都是共产党员。但企业家起码是一个爱国者,起码要做一个优秀的公民。这就是企业家的“党性”。这一点,已经得到众多企业家的认可。

2.打破官本位思想,立志经商办企业,做职业企业家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甚至在当前的许多国有企业中,中国的企业家是有行政级别的,“官本位”的影响根深蒂固。其实,汪海也是有许多机会“商而优则仕”的:1988年青岛市政府改选,他非常有条件任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后来还有人提议汪海去山东省当工会副主席;成立威海市时,上级点名叫汪海到威海市当一把手。

但这均被汪海谢绝。

1988年,汪海在厂里全体管理干部会议上情绪激昂地说:“汪海决定走市场不走官场,以后当职业企业家!”

20018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企业家价值暨双星现象研讨会上,汪海提出:“中国企业家应该彻底摆脱‘官本位’的影响,在市场中寻求自身的价值。”

1974年至今的三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汪海从来没有离开过双星,从来没有离开过市场。他不仅摸索和创新出双星市场理论,而且努力践行,一以贯之,矢志不渝。

3.’终身“总裁”

在国有企业的领导中,有一种“59现象”,主要是描述一些国有企业企业家甚至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在即将退休前一反几十年守法努力工作的常态,为自己大谋私利,侵吞国有资产的违法犯罪、晚节不保的现象。

而对于汪海而言,这种现象是绝对不会存在的。因为他不会面临退休,不会“顺手牵羊”,也不会当“太上皇”、“垂帘听政”。

2000719日,在双星集团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15次联席会上,全体代表受集团三万名员工的委托,一致推举功勋卓著的汪海总裁为双星集团的终身总裁。

双星职代会强调,汪海总裁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最早的企业改革家,作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年代中最成功的市场企业家,他不仅是双星人的代表,也是时代的代表,是一个时代先进思想的代表,是一个社会发展时期、一个历史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当中,坚持不懈地奋斗在企业第一线领导岗位上26年的,只有汪海总裁。对这样一位体现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全部历史和全部改革成果的,对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发挥着积极影响的杰出典范作出正确评价,不仅是双星人的事情,也应是社会的责任。公正地评价汪海总裁就是公正地评价双星,就是公正地评价双星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国民族工业振兴、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贡献。

汪海是几十年久经考验的、由职工代表大会合法选举产生的、光明磊落的“终身总裁”。他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真正兑现和实现他“为共产党打一辈子工,做一辈子鞋匠”的诺言和愿望。

“适应市场去改,围着市场去创,跟着市场去变,做市场企业家”,反映了汪海创立的双星市场理论及其实践活动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对这一理论的整理、提升与推广,必将极大推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极大地推进民族企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撰稿:邹东涛  常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