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将军的商战之道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第三个战术:战略是龙头

  应想到十年以后企业怎么发展。企业家必须有胆识,做事必须超前,必须敢冒风险。企业家不可能和员工一样,也不可能在领导班子成员都同意时才作决策,等到大家都同意的时候,商机已过,为时已晚,市场如战场就是这个道理。

——汪 海



一、
汪海语录

(一)双星宗旨

     汪海说:“我是个鞋匠,不研究‘鞋门鞋道’,哪行啊!想一想,原始人从猴群里走出来时,脚上哪里有鞋?后来要走路,要劳动,这才有了鞋。所以说鞋是人类文明的最初标志之一,它时我们的先人摆脱了原始人的愚昧。正如人类的历史在不断发展一样,人类走路所穿的鞋子也不断在变化,先是树皮鞋,以后又有了草鞋、木屐、布鞋、皮鞋、胶鞋......别看鞋不起眼,上至王公贵族、总统首相,下至黎民百姓,谁不穿鞋?再想想,在人的穿戴中,鞋是最底层的,所以忍辱负重、舍己利人就是鞋的品格。那么,我们呢,就记住一条: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

 

)双星发展战略的内涵

☆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 双星市场经济三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全球化市场战略、名牌发展战略

☆ 西部开发、东部发展

☆ “二产”大调整、“三产”大发展、连锁店大建设,做大做强双星名牌

☆ 名牌是市场经济的“原子弹”

☆ 进高端、树形象、卖品牌

☆ 高端要抢,形象要树,大众化不丢

☆ 树百年品牌,建百年老店

☆ 发展体育事业,振兴民族品牌

(二)怎样实施企业战略

☆ 双星发展遵循的三个规律:加工工业变迁规律、市场经济自身运行规律、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规律

☆ 应想到年以后企业怎么发展。企业家必须有胆识,做事必须超前,必须敢冒风险。企业家不可能和员工一样,也不可能在领导班子成员都同意时才作决策,等到大家都同意的时候,商机已过,为时已晚,市场如战场就是这个道理。

☆ 多为名牌想办法,少为失误找理由

)创民族品牌的重要意义

☆ 没有名牌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名牌是财富、是双星人的金饭碗、是市场经济中的“原子弹”

☆ 创名牌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政治、创名牌就是最好的爱国家、爱民族、爱企业、爱岗位

☆ 在现代商战中,要依靠经济实力说话,谁的经济实力强大,谁就主宰这个世界,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而品牌又是经济实力的代表,民族品牌可以说代表一个民族的尊严。因此,市场经济越成熟,品牌竞争越激烈。

)怎样创造和发展民族品牌

☆ 树立民族志气、弘扬民族精神、创造民族品牌

☆ 用做人的标准对待名牌,用自己的良心做好名牌

☆ 创民族品牌应该是一项全国性、全民族的行为,是一项从上到下都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行为,不管是哪个企业,哪个行业,创出的品牌首先是国家的、民族的,既然是国家的、民族的,就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企业要创出民族品牌,政府要支持民族品牌,商家要推销民族品牌,新闻界要宣传民族品牌,国民要热爱民族品牌,专家学者要研究民族品牌。

二、做法与效果

(一)主要做法

汪海从小就有“将军情结,立志长大了到部队当一名将军,报效祖国。可是命运的安排,让他无奈放弃了将军梦。阴差阳错,转业到地方后,却缔造了双星名牌,成了驰名中外的“市场将军”,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将军情怀”。军旅的生涯使他熟知兵法,并能将“兵战”中的战略战术娴熟地应用于“商战”中,并屡屡取得惊人的效果。在双星发展的每一个转折关口,他都成功地为企业制定了科学、正确、超前、可行的发展战略。

1、品牌的先驱者 

早在80年代初期,在别人还不知道、不认识什么是名牌的时候,汪海就提出“创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将创名牌作为一切工作的“纲”和最大的政治来教育引导员工,并确立了名牌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名牌初级阶段、名牌发展阶段和名牌高级阶段。

三十多年来,双星人找到了政治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创名牌,提出了“弘扬民族精神,创造民族品牌,振兴民族工业”的响亮口号,立志创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最早实践着运用名牌、宣传名牌、推广名牌、发展名牌、壮大名牌之路,创出了市场经济的“双星新文化”、“双星新精神”,成为实践“六早”的品牌先驱者。

(1)最早提出名牌

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人还没有名牌概念的时候,双星被逼进入市场,在遇到“橡胶九厂”被误听成“香蕉酒厂”的尴尬经历以后,让双星人悟出一个道理:参与市场竞争,企业需要名牌。1986年,双星第一个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呼吁“创中国人自己的名牌”,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双星创民族名牌”的系列报道(名牌后来统称为品牌)。双星将创名牌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将创名牌与爱岗、爱厂、爱国联系起来,第一个提出了“创名牌是最好的爱国、爱企、爱岗”、“名牌是市场经济的原子弹”、“名牌是双星人的金饭碗”的名牌理论。三十多年来,双星人最早创造了一系列市场经济名牌的新文化、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2)最早运用名牌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搞“形式主义的政治、僵化教条的政治、脱离实际的政治、空喊口号的政治;二是出现了不讲政治、不要政治,认为政治工作没有用”的。双星人却坚信市场经济更需要政治,更需要精神,最早确立了“创名牌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政治”。双星人最早用民族品牌激发民族精神,用民族品牌凝聚员工队伍1995年,双星最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制鞋业里唯一一个国家名牌。随后,双星又率先获得 “专业运动鞋”、“旅游鞋”、“皮鞋”、“轮胎”四个“中国名牌”,成为橡胶行业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四类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双星最早运用名牌,解决了市场经济中忽视政治引导、精神教育的思想倾向,解决了市场经济中政治工作的方向目标问题,用民族品牌实现了双星名牌战略。

(3)最早宣传名牌

改革开放初期,双星人最早以企业名义在国内召开新闻发布会,得到国内外几十家新闻媒体对双星发展和新产品的宣传报道;最早以企业的名义在美国召开新闻发布会,汪海总裁“脱鞋打广告”的举动时隔近20年,参会的国外代理还记忆犹新;最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8个人在一只大鞋上跳舞的创意宣传片,使“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的宣传语响遍大江南北;最早举办全国健康老人大会,将老人健身鞋赠送给百名将军最早为中国女排生产专业排球鞋,为马家军生产马家军跑鞋;最早组建中国专业羽毛球俱乐部,成立双星篮球俱乐部,率先进军体育产业。双星通过这些举措,树了民族品牌的新形象。

(4)最早推广名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有些人和专家、学者认为:不必再提民族工业了,做世界的加工厂就行了。面对社会上崇洋媚外的重重阻力,双星人最早坚持推广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1995年,双星召开“名牌、名厂、名店”研讨会,呼吁:创名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企业要创出民族品牌,政府要支持民族品牌,商界要推销民族品牌,新闻界要宣传民族品牌,国民要热爱民族品牌,专家学者要研究民族品牌;1996年,双星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倡议:从小树立国货意识,做国货的宣传和使用者,为中国名牌筑起“希望工程”在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21世纪发展规划研讨会上,汪海总裁明确提出“21世纪的中国首先要规划创出多少自己的牌子”。汪海总裁在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的演讲中,在美国微软、APEC论坛、达沃斯论坛、博鳌论坛的讲台上始终坚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双星人立志把民族品牌推向世界赢得了对手的敬佩、行业的认可,用成功的实践为中华民族争取世界的尊严。

(5)最早发展名牌

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使制鞋业发生新的变化,面对外资企业最早进入中国市场,面对没有任何准入门槛,竞争极为激烈的制鞋行业,双星人最早向贫困地区转移;最早将产品延伸到其行业最早利用名牌运作多元化发展,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六大类鞋(硫化鞋、冷粘鞋、皮鞋、布鞋、注射鞋、专业鞋)实际生产规模最大的制鞋集团。双星成功上市之后,选择了传统产业的轮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并购青岛华青轮胎公司和湖北东风轮胎厂,实现了从给人做鞋到给车做“鞋”的转型,又延伸发展了机械、热电行业,创造了“小吃大、快吃慢、国有吃国有”的新奇迹。

(6)最早壮大名牌

进入新世纪,双星着力发展轮胎、机械、制鞋三大产业,最早壮大名牌,移植鞋业成功的文化、管理,注入资金、技术,发挥名企、名牌、名人的“三名”效应,成功改造了乡镇企业,让中国轮胎“四大家族”之一的原东风轮胎厂重振了雄风,在中国轮胎工业几乎全被世界轮胎巨头操控的今天,杀出一匹“黑马”,创造了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双星速度”。双星机械从原来一个粗放型企业,蜕变为一个有理论、有文化、与国际接轨的机械制造企业,为振兴民族基础产业做出了贡献。

三十多年来,双星人最早“提出名牌、运用名牌、宣传名牌、推广名牌、发展名牌、壮大名牌”,解决了政治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解决了文化无用旧观念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市场经济世界观的问题,创造了市场经济的“双星新文化”、“双星新精神”。 

2、西进战略

即在山东省内,生产基地从青岛市的繁华闹区向青岛市郊区和山东省腹地(青岛市的西部)的沂蒙山区老革命根据地转移;在国内,生产基地从山东省向大西部、大西南转移。

3、多元化战略

即以鞋业为依托,逐步延伸至轮胎、服装、机械、热电、印刷、三产配套等23个产业,形成多元化经营。

4、国际化战略

即“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双星集团是1988年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他们抓住制鞋工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大力开展进出口业务,在世界鞋类市场上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1993,双星在俄罗斯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之后几年,又先后在波兰、匈牙利、巴西、美国、阿联酋、南非、伊朗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个分公司。现在,双星的出口已经扩大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200多个客户建立了贸易关系。

5、兼并战略

即通过企业文化的“移植”,运用“小鱼吃大鱼”、“快鱼吃慢鱼”、“国企吃国企”的方略,达到救活“休克鱼”的目标。

6、差异化战略

公司在行业内目标市场的竞争中为其产品或服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或特征,以使消费者能够认识到这种产品是做什么用的,有什么特殊效用;也就是说,它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有什么不同的效果,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特别利益,从而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份额。

7、竞合战略

即既竞争又合作 ,在竞争中实现“双赢”,这是“竞争”的最高层次。可以说,联合企业的力量,走“竞合”模式,是双星能够在国有制鞋企业普遍萎缩的大形势下保持一枝独秀的重要原因,也是双星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按行业规律超前发展的伟大创造。  

8、“双鞋联动”战略

即销售“人鞋和服装”与销售“车鞋”联动,发挥集团的跨产业、多渠道、强品牌的综合优势,“人鞋和服装”送“车鞋”,“车鞋”送“人鞋和服装”,进而实现“双鞋联动”,相互促进,达到“双赢”,扩大销售之目标。

9大双星战略

即在统一的“双星”牌子下,都有自己的经营网络和工厂,资产都在当地注册,并在当地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这样,既扩大了资产总额,又分散了经营风险,可以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 ”,“北方不亮南方亮”。

10、“三名”战略

创世界名牌,当世界名厂,做双星名人双星敢于标新立异,迎着困难上,鼓励员工立志创名牌,当名厂,做名人,明确了奋斗目标,振奋了职工精神,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的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使企业进入了名牌发展战略的历史新阶段。

(二)主要效果

双星集团在汪海总裁制定的各项战略的指导下,取得了史无前例、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主要表现是:

1保证了双星集团这艘“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发展前进,成为全行业一独秀,独占鳌头的行业旗舰。

2、为双星集团每个时期确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鼓舞6万双星员工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新的胜利。

3、造就了一个多产业、综合性、特大型的制造加工企业集团。

4、为国家创造了30多亿的利税,相当于在没有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的情况下,向国家上缴了300多个当年的橡胶九厂的总资本

5、为国家解决了6万人的劳动就业,使几十万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6、培养了一支觉悟高、素质优、技能强、作风硬、讲团结、敢拼搏的双星“铁军”。

7、为国家创造了一个驰名中外的双星品牌,双星品牌的价值已达492.92亿元。

8、锻炼、成就了汪海总裁这位中国第一优秀企业家,其个人品牌的价值已达321.42亿元。

三、典型实例

(一)实施名牌战略 打造百年品牌

 

1、名牌初级阶段

1983年7月5日,双星商标注册成功,标志着双星在中国企业中最早有了品牌意识,开始实施名牌战略。

1984年,双星第一个提出名牌发展战略,汪海最早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呼吁“创中国人自己的名牌”,坚持“越是民族的、越是自己的、越是最好的”。

1987年,双星成为第一家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企业,是最早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广告宣传的企业。

1992年,双星第一个以企业名义在国外举行新闻发布会,汪海总裁在美国纽约“脱鞋”打广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族企业家的风采。                                                                           

1992年,双星第一个在德国举办的世界鞋业博览会进行东方鞋文化表演,提高了双星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双星以淘汰解放鞋为标志,对产品进行不断地更新换代,从最初的追随模仿到后来的创新超越,双星靠产品的更新换代成为全国制鞋业的领头羊。当时,通过对工艺、技术的反复改造,双星实现了“抛尼”、“布鲁克斯”等世界名牌鞋在中国的生产,每年返销欧美市场100多万双。通过“四鞋渗透”的结合,双星又生产出中国第一双高档冷粘运动鞋、第一双皮帮CVO热硫化鞋,一步完成了与国际制鞋业的接轨,这是双星名牌发展的初级阶段。

2、名牌发展阶段

在这期间,双星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产品研发队伍,使产品达到了“开发一代、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设计安装了中国第一条高档冷粘鞋流水线,创立组建了全国鞋业惟一一家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了六大类鞋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鞋类首家驰名商标获得者、第一家鞋类上市企业,在原化工部的行业评比中,双星各项经济指标 连续二十多年位居第一。

3、名牌高级阶段

从2000年至今,双星再次调整发展思路,将“专业化、高档次、树形象”作为主攻目标,开始了与世界名牌的抗衡。双星相继推出了专业跑鞋、专业篮球鞋、 专业网球鞋、专业足球鞋等高档专业鞋,全面实现了由低档单一产品向高档次、系列化的转变。目前,双星年制鞋总量已近1亿双,连续多年全国销量第一,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中国名牌”。2005年10月,双星品牌价值飙升至492.92亿元。在母体鞋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双星又通过运作品牌 、运作资金,成功涉足轮胎和机械产业。短短几年,双星轮胎已成为中国五大轮胎企业之一 ,位居世界轮胎行业前二十强,被评为中国“十大民族品牌”,并荣膺“中国名牌”称号。与此同时,双星服装由小做大 ,双星机械也由过去低档次、低水平向“高、精、尖、细”迈进。目前,双星产品已进军高端市场,展现出双星名牌高级阶段的新形象。

双星用市场无止境、名牌无终身、管理无句号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创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实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名牌梦想。

双星涉足的行业,几乎都是传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制造加工业,创名牌就是最大的爱国,创名牌就是最大的政治,创名牌既是双星继续生存发展的需要,也关乎国家的实力,民族的命运。双星始终坚持自主品牌的信念,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理念,不管涉足哪个行业,不管原来的起步多么低,都能迅速强健企业的体质,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出中国民族产业的顽强生命力和增长潜力。

(二)西部开发、东部发展

——双星创出“企业创名牌、乡村奔小康”的成功之路

80年代初期,当许多国有企业还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上做美梦的时候,已经提早进入市场经济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双星集团又做出惊人之举:“西部开发、东部发展”,实施“出城、下乡、上山”的战略大转移。三十多年过去了,双星利用自己的品牌技术和管理文化,先后在山东、河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的偏远农村建起了十大生产基地,不仅使企业的资产由不足10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60亿元,连续十年稳居行业的龙头地位,而且全方位地带动了当地农村的发展,实现了企业和农村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出了新的模式。

出城下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的规律

    双星最初是一个制鞋企业,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早在80年代初,当许多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外,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双星按照市场和行业的发展规律,超前提出了"出海越洋是开放,上山下乡也是开放"的新思想。以汪海为代表的双星人敏锐地认识到,农村市场是双星最大的市场,做好了农村市场,双星就在同行业中确立了优势。而农村大片闲置的已经搬迁走的军工企业留下的厂房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又为双星实施“低成本扩张”创造了条件。汪海说:“双星在80年代的初期,就开始出城下乡。做鞋这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是个规律,必须由发达的地区向不发达的地区转移。实实在在地讲,开始是逼出来的,后来才按照市场的规律和我们这个行业的规律,双星主动进行转移。”这种认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十分超前的,面对许多人的种种疑虑和非议,双星毅然迈出了“出城下乡”的第一步,他们利用农村的破旧厂房和廉价劳动力,将生产基地移到了农村,企业因此得到了迅速扩张,其生产能力、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很快就在全国同行业中遥遥领先。进入新世纪以后,双星又投资19亿元,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建起了14家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由3000多万元一举增长到现在的100亿元,连续十年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企业

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生力军

    双星从当地农民中培养起了大批管理骨干。这些人才不但促进了双星在沂蒙山的发展,还有许多人走出山沟,到全国各地的双星工厂、市场担任管理职务。沂蒙山区成了双星培养人才的摇篮,人们称这里为双星的“黄埔军校”。

    从80年代迈出“出城下乡”的第一步开始,到现在的三十年时间,双星一刻也没停地从农民中选拔培养人才。双星每到一处,都是从当地农民中招收工人,用双星先进的理念和企业文化熏陶他们,培养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当中的优秀者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和发家致富的能手。双星一线的厂长、车间主任、工段长和班组长全都是从当地员工中培养选拔起来的。汪海总裁谈道:“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了一大批骨干,这些骨干又输送到各个厂去,这就形成了一大批管理骨干。这些人都是进了双星以后,体现他们的价值。造就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双星改变当地农村贫穷落后面貌

十年来,双星鲁中和瀚海两公司上交利税达8000多万元。在企业自身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为双星配套的企业也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双星鲁中公司所在地沂源县金星镇,财政收入由以前县的最差乡镇,一跃位列全县的前三甲。

沂源县金星镇裕华村党支部书记王加友谈道:“双星鲁中公司是92年进的沂蒙山,当时裕华村人均收入500元,在全乡是最困难的村。双星鲁中公司进沂蒙山以后,首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年轻的都到厂里来干活,拿着工资当了工人。鲁中公司又很快给裕华村建了几个配套厂,在经济上两年后就翻身了,现在裕华村人均收入在全县的前列,人均达到6000元。”著名经济学家、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郑海航评价说:“双星把自己的经营战略和国家的扶贫、到西部去这样的战略结合起来,实际上取得了双赢,我觉得这是中国的传统制造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要走的一个路。”

(三)“蛇”吞“象”

——双星从给人做鞋到给车做“鞋”

90年代中期,汪海总裁就从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中,看到了轮胎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不少人向他提议:双星应当在互联网高科技领域有些作为。但一向善于纳言的汪海却认准了轮胎这一行。他毅然决策:投资橡胶轮胎。他说,常言道“不熟不做”,双星新的效益增长点必须是与鞋业关联度强的制造业。他预见,随着高速公路的成倍延伸,汽车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中国将是一个大的轮胎市场。

汪海干事情有一股闯劲儿,向来讲究一气呵成。但在进军轮胎市场,选择买“船”这点上,他显得极有耐性,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时机

常言道:机遇往往垂青那些时刻有准备的人。就在汪海面向全国四处寻觅这只“船”时,在青岛市证券交易中心上柜交易的“华青股份”进入汪海的视野。

青岛华青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胶南市一家轮胎企业,1998年这家企业遇到了麻烦。当时,全国开始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华青股份被停牌。

华青想搭上双星这条巨轮,谋求更快速地发展;双星也需要借华青这只小“船”,实现进军轮胎制造业的战略目标。经过几轮谈判,2002年1月10日,双星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星吸收合并华青工作结束。一个做鞋的吞并了做轮胎的,以“小”吃“大”,这场企业并战实在不亚于“蛇吞象”。但双星做到了,汪海以他娴熟的资本运营技巧,演绎了中国企业并购史上的一段佳话。

双星凭借自身强有力的品牌实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使双星轮胎步入超速发展的快车道。根据实际,汪海提出了“软橡胶,硬管理”的新理论,用双星“抓具体人,抓具体事,一抓到底,抓住不放”的管理精髓开展工作。管理悄然在变。前来调试设备的德国同行竖起大拇指,用不太流利的中国话说:“我到过许多国家的轮胎密炼中心进行过设备调试,但这么一流的密炼中心只有中国的双星有,可以穿白大褂上班,轮胎史上的奇迹!双星的管理了不起!”

2004年,是所有双星人不能忘怀的一年。这一年,起步较晚的双星轮胎,以无可非议的实力获得了“中国名牌”的称号。

消息传来的当日,双星员工群情振奋,沉浸在一片欣喜之中。此时的汪海,却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内,一改往日那张再多困难也始终乐呵呵的笑脸,面色凝重地陷入了思考。突然,他站了起来,让办公室通知集团所有副总经理,驱车直奔双星轮胎公司。

与往常检查工作时一样,下车后,汪海直奔车间。等把占地1400多亩的所有车间从头到尾检查完一遍时,已经是晚上九点了。随后,一行人就座在双星轮胎公司会议室。

 

原以为总裁召集他们来是为了召开庆功会的大大小小的“头脑”们,被汪海当头泼了一瓢“冷水”。

“不要以为我们创出名牌了,就认为一切都好了,一切都没有问题了,市场不认可,一切等于零。”看着渐渐平静下来的管理骨干,汪海语重心长地接着说。“我希望大家从今天晚上开始,每个人都要对照名牌先找找差距,对照市场先找找不足。”

走出会议室,双星轮胎公司的管理骨干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们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了心中的下一个“目标”。

如今,双星轮胎公司经过双星文化的渗透,已是今非昔比,“双星轮胎”凭着双星强大的资金、管理优势和品牌效应,在国内轮胎市场迅猛前行,创造了令全国同行业及社会瞩目的“双星轮胎奇迹”。

双星从给人做鞋到给车做“鞋”,短时间内就使双星轮胎进入国内同行业前列,关键是双星发挥名牌、文化、资金等优势,准确把握战略调整机遇,看到给人做鞋到给车做“鞋”二者的关联度,因此成功的概率就高,说明作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国有企业,要存活必须做大市场规模。而一旦做大了市场,要时刻找准机会,突围到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领域,才能稳步实现产业升级,实现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目标。

四、专家点评

世界著名企业战略专家约翰·W·蒂兹指出:“战略家的任务不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所谓“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就是指企业在三年之后、五年之后、十年之后,甚至更长时间之后会成为什么样子。

     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子也说:“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就是说,用兵打仗,先要定计。所以,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城。攻城是不得已而采用的办法。

汪海清醒的知道:要想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必须首先成为一个企业战略家,要力求做到高瞻远瞩,胸有全局,着眼未来,以谋取胜。

那么,企业家怎样才能做到以谋取胜呢?

世界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弗雷德里克·格卢克说得好:“战略家要在所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之间做出某种权衡。他就像一只在捉免子的鹰,鹰必须飞得足够高,才能以广阔的视野发现猎物,同时它又必须飞得足够低,以便看清细节,瞄准目标和进行攻击。不断地进行这种权衡正是战略家的任务,一种不可由他人代理的任务。”

汪海就像是这样一只“市场雄鹰”。所以,他总能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高瞻远瞩,着眼未来,超前为企业制定出科学、正确的发展战略,引领企业沿着正确的航道,向着远大的目标,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就是战略制胜!

那么,汪海是怎样做到战略制胜呢?

其一,他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定位。世界著名战略咨询大师杰克·特劳特指出:定位是战略的核心。战略,就是如何让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受众而言,即是鲜明地建立品牌。 汪海给双星的战略定位就是“做鞋”,用汪海的话讲,就是“一个做鞋匠。”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这是个最不值钱的买卖。

,他有一个明确的企业宗旨。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指出的:“规定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是艰巨、痛苦并带有风险的。但是,只有如此,才能使一个企业树立目标、制定战略、集中其资源并着手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对一个企业进行管理而取得成效。 他还说:“要了解一个企业,必须首先知道它的宗旨,而宗旨是存在于企业自身之外的。事实上,因为工商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其宗旨必然存在于社会之中。企业宗旨的唯一定义是:‘创造顾客’。经营宗旨如此独特,是造成一个企业或机构经营失败的一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企业宗旨就是企业的纲领,是企业在社会大众面前树立的一面旗帜,是企业的最高灵魂和统帅。双星的宗旨就是“做好鞋”,既为人“做好鞋”,也为车“做好鞋。

其三,他有一个明确的、长远的战略目标。汪海为双星制定的战略目标是:“树百年品牌,建百年老店。”“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其四,他有明确的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双星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如名牌化、多元化、全球化,西部开发、东部发展,二产大调整、三产大发展、连锁店大建设,做大做强双星名牌等。

其五,他能将既定的战略执行到底,落实到位。世界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和咨询专家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在《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中尖锐地指出:“战略再好,如果得不到有力执行的话,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无法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话,再宏伟的理念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不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突破性的思维将只是胡思乱想,再多的学习也无法带来实际的价值,人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所谓革命性的变革也最终只能落得胎死腹中。” 在将既定战略执行到底,落实到位这方面,双星人的表现真是凤毛麟角。

其六,他还能对战略执行的情况和结果及时进行评估、调控和变革。在这方面,双星的理念就是最好的答卷。请看:“跟着市场走,围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明天不创新,后天就淘汰。”

要想做一个成功企业家,就应该像汪海那样,首先成为一个企业战略家。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说,人要是没有长远的考虑,必然会有眼前的忧患。对一个人是如此,对一个企业更是如此。

汪海对此头脑清醒,心知肚明。他经常告诫他的团队:“企业家应想到十年年以后企业怎么发展。企业家必须有胆识,做事必须超前,必须敢冒风险。企业家不可能和员工一样,也不可能在领导班子成员都同意时才作决策,等到大家都同意的时候,商机已过,为时已晚,市场如战场就是这个道理。”

正如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警告的:“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像是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如果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对本企业的未来形式没有一个指导方针,不管企业的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定,都将在这场革命性的技术和经济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条件。

双星等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与众多失败企业的教训从正反两方面都证明:成亦战略,败亦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