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道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序 脚踏双星 走遍世界

 

——序长篇报告文学《鞋道》

张锲

    认识汪海已经有一些时日了。不仅是认识,而且是一见如故,是引为知音。虽然难得有见上一面的机会,却还时不时的老是想起他,惦着他。每逢有人谈到青岛,谈到我国的制鞋工业在海外市场所引起的火爆情景时;或者,当有人谈到那些曾经风云一时的企业家又有人中箭落马时,我便会暗自想道:“这个汪海,这个中国鞋王,如今还在青岛、还在双星么?他现在工作得怎样?生活得怎样?”

    大约在八、九年前,我和汪海第一次在北京文采阁见面。他那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广阔视野,和他那种似乎只有当年梁山的好汉才具有的坦诚爽直,以及他那些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的语言等等,都一下子吸引了我,使我们很快便交上了朋友。人之相交,贵相知心。有人和你交往了一辈子,却让你觉得他的心总是藏着掖着,使你永远摸不到他的脉搏的跳动。而汪海却把五

脏六腑都一古脑儿对你敞开,让你把他的里里外外看得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即使他的身上有什么疤痕,甚至内脏里有什么病灶,他也毫不掩饰。同这样的人交朋友,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放心的朋友。我觉得汪海就是这样的人。

在那之后,我和汪海还断断续续见过两、三面。我们彼此都很尊重这份友情。他回到青岛就邀请我到双星集团访问。我也爽快地答应一定要安排一段比较充裕的时间去参观学习,并且尽可能地争取能写点什么。有几次,我不光计划好了来回日程,甚至还让人预订了车票,临时却又都因为别的什么急事耽搁了下来,汪海是个大忙人,经不住我这样反反复复地折腾。我也因为一拖再拖,实在不好意思再提去双星访问的事了。轻诺者,必寡信。回头想想,我也想不清楚这些年来究竟忙了些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以至连这样一段时间也挤不出来。但是,我由此便觉得欠下汪海一笔心债,一有机缘便会想起汪海,想起他那个坐落在黄海之滨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制鞋王国。

时日匆匆。不知不觉便送走了旧世纪,迎来了新世纪。今年元旦,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李炳银同志,突然把李鸣生和朱建华同志合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鞋道》的打印稿交给了我,说是要委托我为这部作品写序。我已经多次向人声明:不愿再为人作序了。主要是觉得过去荒芜的日子实在太多了,有许多早就要写的东西还没有动笔,我想给自己留下些时间。但是,炳银是个热心人,鸣生是在报告文学界颇有影响的作家,朱建华的创作情况我也有些了解,作品也曾多次获奖。却之不恭,只好勉力应承下来。

新年这几天,我竭力谢绝了一些来访的客人,捧起《鞋道》的打印本认真阅读。读着读着,不由地便觉得浑身热乎乎的,仿佛有一股股火苗在血管里到处窜动,使我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之中,得不到片刻安宁。依稀间,我像是见到了久别的汪海,又和他在一起促膝交谈,又听到他那朗朗的笑声,又体会到他那种永不改变的坦诚。夜阑人静,我一次次难以入睡,我由这本《鞋道》,想到汪海的人生之路,进一步想到我国的国有企业还存在的弊端以及它今后的走向,思潮汹涌,辗转反侧,有时甚至一直大睁着眼睛直到天明。

汪海是一个胸怀大志、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善于应变,在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经常不按照常规出牌,不习惯用一些固定的模式说话办事,因而也不免会有所争议的人物。在他的身上有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一些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甚至佛家学说的影响,但他最根本的还是个忠诚的共产党人,他坚信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马列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并且把“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运用到他的全部思想和行动中去。他在党的教育培养下长大,当过学徒工、革新能手、生产标兵,以后又参过军、打过

仗,还曾经荣获过“青岛市劳模”、“山东青年突击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复员军人”等光荣称号。当他在1983年全面主持青岛橡胶九厂工作之前,这个总资产不足900万元、职工却有2000人之多的工厂,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连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如今,这个工厂已经发展扩大为饮誉世界的双星集团,成为中国鞋业的龙头企业,产品行销到地球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职工4万多人,总资产达55亿元,年创汇1.3亿美元。其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发展规模不可谓不大,其所创造的双星品牌,经北京无形资产开发研究中心

前不久评定,价值达到100亿元。而汪海本人虽已年过花甲,却在2000719日,由双星集团职代会全体代表一致通过推举为终身总裁。

    综观汪海走过的道路,他的最大的特点在于求真务实。求真务实,说说容易,真正做到实在太难太难了。建国以来,凡是我们能够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办事的时候,各项事业就都能得到顺利发展,反之,就会走许多弯路,直至遭遇挫折甚至失败。汪海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展翅飞翔的,而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产物。和其他许多同时代人相比,汪海的人生道路还算是较为通畅的。但是他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不少困惑,目睹了许多挫折以至失败的教训。凡此种种,都使他认准了一个真理: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才能把经济搞活,使国家富强,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要把经济搞活,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又是唯一的无法逾越的途径。汪海这样的人,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认准了的真理,便毫不犹豫地坚决去做。他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用他的话说:“市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市场是衡量企业的最好天平。”他甚至让人在双星集团本部以及所属厂、店的门口,都塑上一对石猫,一只是不抓老鼠的白猫,一只是抓住了老鼠的黑猫,形象地向人们宣告双星集团是信奉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名言的。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双星集团及其带头人汪海确实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在市场经济年代为国家创造了巨额利税的“好猫”。

    汪海的事业获得成功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一心为公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有不少人发了财,使我们的社会出现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景象。这起一件大好事,是邓小平同志怀着极大的理论勇气,破除了“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传统观念,才出现的万木争荣的新气象。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对于公有制的提倡和所做的实践全部错了。迄今为止,

主宰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主体,仍然是国有企业和公有制企业。因此,如何进一步办好国有和公有制企业,就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课题。汪海及其所领导的双星集团是国有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这中间,有许多经验值得大家学习,也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汪海使出浑身解数,带领双星集团的全体职工,屹立于喧嚣的商海之中,稍不谨慎,就会有灭顶之灾。但他们不仅使这个曾

一度濒临崩溃的国有企业得到挽救、得到发展,而且至今没有改变企业性质,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在于一个公字。在这些方面,汪海充分体现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襟怀、抱负和无私的品德。阅读了《鞋道》这本书之后,我由衷地为之感到骄傲。

    汪海是一个有性格特点、值得认真书写的人物。《鞋道》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鞋道》的好处就在于它真实的再现了汪海的思想、性格、语言、风貌,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唯其真实,才使人倍觉可信可亲。作者在满怀激情地赞美汪海以及双星集团所创造的业绩的同时,也没有避开使他们引起争议的一些问题,比如:借用佛教文化的某些说法来加强企业管理,请观音菩萨的佛像为

双星集团值班站岗,以及在《鞋道》的最后一章“双星走好”里提出的供汪海思考的若干忠告,等等,都写得妙趣横生,而又颇有深度。我在阅读这些章节时,曾经不止一次的掩卷默想:假如我是汪海,会怎样对待那些责难和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最后不得不承认:汪海就是汪海,他的胆略,他的果断,他那种坚持实事求是一往无前的精神,都是少有的。写到这里,我觉得还应该向这些年来一直热情支持汪海的有关领导表示敬意,如果不是他们力排众议,“不拘一格降人才”帮助汪海克服了各种障碍,今天的汪海和今天的双星集团也是很难出现的。

    鞋道、商道,归根结底还是人之道。人生在世,究竟应该穿什么样的鞋?走什么样的路?确实是每人应该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汪海自称“做鞋匠”,有他自己一套独特的“鞋经”。商海无情。中国实行商品经济以来,有不少曾经名震一时的弄潮儿,陆续被海浪吞没,让人为之惋惜不已。汪海却自有他的立身之道、强身之道。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装错兜、上错床,也就是说不要被花花绿绿的外钞迷住,不要被动人心魄的女色迷住。这又是一条说来容易做来甚难的非常朴素浅显的真理。在汪海声望日隆的时候,有一家美国公司的总裁曾经向他提出,要聘请他为总经理,并答应要分给他300万美元的股份,对于这样一个很有魅力的诱惑,汪海却平静地回答道:“我是中国人,我要为我的祖国干!”外国公司总裁继续试探:“那么,等汪先生退了休,可以接受我的聘任吗?”汪海仍然不为所动,笑着说:“退休?对不起,我要活过99,干到88,再补10年差。”这真是一场字字落地作金石声的精彩对话!在汪海的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我要为我的祖国干!”就是他全部行动的奥秘所在。

    《鞋道》这本书,对我们有很多启示。我想要在这篇序言中所说的话还有许多许多。但此刻的我,一颗心已经飞到汪海的身边。我想,我是到了应该兑现诺言的时候,更多的话,都等和汪海见面时再谈吧!

    是为序

                                                       2002年元月于北京